汉口的历史里弄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那时以生成里和德兴里为代表,由法商和江浙商人建造的二层砖木结构住宅群落,如生成南里、北里和德兴里,共有约200栋。这些里弄最初主要是为中下层居民设计的。
然而,时间流转,到了1967年,随着改地名人名的风尚,积庆里被更名为“东方红”里。然而,仅仅五年之后,这个名字又回归到了原来的积庆里,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与回归。这个里弄见证了李姓业主的善行与社区的变迁,从“同善里”到“积庆里”,再到“东方红里”,每个名字都承载着不同时期的历史印记。
武汉市江岸区的瑰宝:探访刘少奇故居/ 武汉刘少奇故居,一座承载着中国革命历史的建筑,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的繁华一隅——汉口友益街尚德里4号,这座20年代的里弄式二层楼,见证了刘少奇同志在革命岁月中的峥嵘时光。
1、里弄,天津独有的住宅设计概念,承载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历史印记。它并非仅指狭义的巷道,而是居住片区中的巷路系统,其独特的空间尺度与转折设计,不仅满足了基本的交通需求,更促进了邻里间的交流与互动,彰显了天津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里弄住宅的一大特点是高密度,多为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选择。
2、里弄,一个饱含历史与文化韵味的住宅概念,究竟在当今是否依然具有价值?让我们深入剖析其内涵、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设计方向。里弄的定义与特点 里弄,作为城市肌理中的独特元素,由居住区域(里)和内里的巷子(弄)共同构成。它并非简单的道路,而是尺度更小、更具私密性和社交功能的空间。
3、里弄住宅是从欧洲输入的一种密集居住形式,我国约在19世纪50~60年代开始组建,最早出现于上海。这类住宅由房地产商针对住户的不同需求成批兴建,然后分户出租或出售,与传统的分散自建单幢住宅相比,里弄式住宅的设计,兼有独院住宅与集居住宅的某些优点。
4、里,是极具天津特色的住宅结构。里弄式住宅是应近代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吸收西方近代联排式住宅的布局而形成的一种新式住宅。它有别墅式与集中居住式的双重优点,其广泛使用的是一楼一底或二楼二底的户型。底层多做餐厅、厨房等,二层则为卧室、起居室。功能分区明确合理。
5、设计者巧妙地将传统里弄和合院式住宅的优点融入到花园式里弄住宅的设计中,特别注重空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通过调整建筑层数,使得住宅空间既紧凑又不失宽敞,每一层都能提供适宜的私密性和邻里交流的空间。
1、石库门的兴起始于虹口美租界,随后在英法租界发展壮大,尤其在西南地区,迅速蔓延至黄浦江两岸的西北区域。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上海大约有20万幢石库门建筑,其中虹口区就有23316幢,占总数的近十分之一。这些石库门分为老式、新式和广式,分别约有3200幢、5300幢和14800幢。
2、上海石库门里弄居住习俗,是这座城市独特文化背景下孕育的产物,它深植于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中,是上海市民文化的重要体现。这种独特的居住形式,即石库门建筑,承载着丰富的习俗内容。首先,石库门的生活习俗形态反映了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和邻里关系。
3、石库门建筑风格融合了东西方元素,其结构主要由门框、门楣和门扇构成,早期以石头为主,后期混用石材、砖头和水泥。门楣早期保持了江南民居的传统,如砖雕青瓦压顶,而后期则受到西方影响,出现了三角形、半圆形等花饰。
4、里弄在具体命名时,被称为××里或坊、园、村、庄乃至新村、花园、别业、别墅等。里弄和古代的里坊一样,也是由许多幢建筑组成的建筑群,它们也建在被城市道路划分出的小区内。